左宗棠血战五年定陕甘,筹借军饷收复新疆(五),宁夏甘肃回乱与陕省稳定策

固原 更新于:2025-09-26 02:01
  • 勇往直前89139906
    左宗棠
    血战五年收陕甘 筹借军饷收新疆(5)

    宁夏、甘肃回乱:
    陕西因为团练问题激化了回汉矛盾,最终演变为大规模的武装冲突。这股烈火很快就越过省界,烧向了地理位置紧邻的甘肃东部和宁夏。平凉府和固原州,作为陕甘交通的咽喉要地,最先被冲击。同治元年(1862年)八月,陕西的暴乱回民进入平凉府境内,他们的行动迅速点燃了本地的火药桶。在暴乱的鼓动下,当地回民把总马兆元率先竖起反旗,迅速在甘肃东部形成了燎原之势。然而,甘肃的局势很快就脱离了陕西“反抗压迫”的单一剧本,走向了更为复杂和失控的境地。事情的升级充满偶然与猜忌,同治二年(1863)正月,平凉府谣言四起,汉民听闻回民要焚村屠杀,便组织了四五千人自卫,转而与本地回民互相攻杀。另一边,回民听闻汉民要“剿洗回教”,也立刻采取了报复行动,焚烧庙宇。城内汉民则趁乱杀害了三十多名居住在城内的回民。地方官府在失序中束手无策,仇恨的种子就此种下,冲突螺旋式上升。
    与陕西不同,宁夏、甘肃回民内部存在着深刻的教派矛盾,尤其是“新教”哲赫忍耶与“老教”之间的长期不和。这种内部矛盾,在很多时候甚至比回汉矛盾更为激烈。在一些地区,动乱的最初起因,根本不是反抗官府,而是教派之间的争斗。
    西宁地区就是一个典型,这里的乱事完全是由回民内部的教争引发的。虎夫耶学派下的两大分支门宦——花寺和穆夫提,因分寺诵经等琐事积怨已久,最终爆发了武装冲突。官府试图介入调停,派兵镇压,结果反而被击败。被打压的一方,很自然地将矛头转向了官府,一场内部教争就这样演变成了对抗朝廷的武装叛乱。
    这种由内而发的动乱模式,在甘肃并非孤例。哲赫忍耶教派在宁夏、灵州等地拥有巨大的影响力。其教主马化龙,凭借着几代教主被朝廷迫害致死的“血色历史”,在教徒中建立了绝对的权威。“为教门而死”的殉道思想,使得这个团体具有极强的凝聚力和行动力。当外部压力(如陕西回乱的影响)传来时,这种内部的宗教热情极易转化为对抗官府和异族的军事行动。
    马化龙是伊斯兰教哲赫忍耶派第五代教主,他于嘉庆十五年(1810年)十二月十五日生于灵州。他是宗教世家出身,他爷爷马达天是哲派创始人马明心高徒,也是哲派第三代教主,后因被朝廷流放死于吉林船厂。他父亲马以德在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接哲派第四代教主,主持教务长达32年。在朝廷严禁哲派活动时,马化龙童年过着清贫生活,尽管教众稀少且不敢出头露面,但马明心的艰苦生活和第二代教主穆宪章的反对贪财思想深深影响了他。他幼年在伏羌南关马二阿訇和山东金爷门下学习阿文,年龄稍大其父便为他穿衣,并授予阿訇职称。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四月初八,马以德逝世,马化龙接替了教主,成为哲派第五代教主。到了咸丰年间,朝廷面临列强侵略和太平军、捻军的反抗,对伊斯兰教的控制有所放松。马化龙以伏羌关里爷、金里滩里爷、徐州张三爷和牛木头太爷为助手,借助营商贸易的机会,活动于宁夏的同心、固原、盐池及甘肃平凉、环县、庆阳、会宁、庄浪、静宁、陕西的定边、绥德以及内蒙的包头等地,一面经商一面传教。使他的信众之多、活动范围之广,均超过前几任教主,成为继马明心之后第二次大发展的重要教主。
    由于马化龙的足迹遍及西北四省,教徒的供养也日益增多,他儿子马耀邦善于经营,商业往来遍及全国各大城市。使马化龙成为富甲一方的总大阿訇,凭借经济和政治地位,进一步发展了哲派,大部分回族地区都有了他的信徒,总数达十几万。
    鉴于当时的紧张形势,一直受到朝廷压制的马化龙,发挥了教主作用,声称朝廷组织“民团将尽诛回族”,为求自保,回民必须先发制人。至此,众回开始行动,纷纷揭竿而起。马化龙则以“总理宁郡两河等处地方军机事务大总戎”之名,坐镇金积,指挥宁、灵、平、固、秦、伏等叛军。同治二年,陕西叛军经阿隆多的打击,损失惨重。同治三年初,朝廷在镇压太平军和捻军后又调集大军,逼陕回入甘。此时,马化龙以粮械资助陕西叛军,促其分扰河东等地。同时,陇南各地的回民也纷纷出击清军和团练,攻下不少城池堡寨。就在这战火漫延下,河州东乡族也在马悟真率领下攻陷狄道等地,积极声援叛军,至此,叛乱(反清战火)遍及大西北。
    举报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